10月23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在江苏无锡表示,截至2020年底,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突破2.4万亿元,相关专利累计申请数量突破万件,基本形成覆盖智能感知、信息传输处理、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。
当前,物联网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,已成为推动制造业数字转型、智能升级、融合创新的重要支撑。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物联网纳为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,提出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,推进基础设施物联网应用与智能化改造。
江苏是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大省、文化大省、科教大省、开放大省。近年来,该省紧抓产业数字化、数字产业化发展机遇,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重要抓手,推动物联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,初步建成以无锡为核心、苏州和南京为支撑,一体两翼多元、辐射全省的物联网产业布局。
10月25日,工信部发布《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(2021版)》,明确物联网终端、网关、平台等关键基础环节安全要求,满足物联网基础安全保障需要,促进物联网基础安全能力提升。到2022年,初步建立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。
《指南》明确了我国构建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的时间表。《指南》提出,到2022年,初步建立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,研制重点行业标准10项以上,明确物联网终端、网关、平台等关键基础环节安全要求,满足物联网基础安全保障需要,促进物联网基础安全能力提升;到2025年,推动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,研制行业标准30项以上,提升标准在细分行业及领域的覆盖程度,提高跨行业物联网应用安全水平,保障消费者安全使用。
根据《指南》的定义,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主要是指物联网终端、网关、平台等关键基础环节的安全标准。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包括总体安全、终端安全、网关安全、平台安全、安全管理等5大类标准。
《指南》提出四个方面的具体工作:
1、加快标准研制
按照标准体系明确的目标和任务,加强产学研用等各方的工作协同,注重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与行业发展实际相结合,成体系推进标准研制。
2、实施动态更新
跟踪物联网新技术、新应用的发展趋势,主动适应物联网安全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,加强标准体系的动态更新和完善,有效满足产业安全发展需求。
3、深化标准应用
鼓励行业协会、标准化技术组织等面向生产者、用户、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等,开展重点标准的宣传和培训,引导企业对标达标,推动标准落地实施。
4、开展交流合作
支持中外企业、协会、标准化机构等开展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的国际交流合作,积极参与物联网安全国际标准制定,为提升全球物联网安全水平贡献中国技术方案。
根据MarketsandMarkets数据,2020年全球物联网安全市场规模为125亿美元,预计2025年增至366亿美元。另据赛迪咨询数据,2018年我国物联网安全市场规模达88.2亿元,同比增长34.7%,预计2021年增至301.4亿元。